發表文章

羽球擊球角度差、容易失誤?你的肩穩定力還不夠!

圖片
  羽球擊球角度差、容易失誤?你的肩穩定力還不夠! 想像你正準備一記高品質的扣殺,揮拍之際卻發現球角度偏差、拍面不穩,甚至直接失誤出界。 這並不一定是技巧不夠,有可能是「肩關節穩定性」出了問題! 羽球講究瞬間的爆發與動作精準,而肩穩定力正是確保揮拍一致性、控制擊球角度的關鍵基石。 土耳其起立(Turkish Get Up) 優點 強化肩關節穩定性 : 整個過程手臂高舉、穩定控制,迫使旋轉肌群與肩胛穩定肌不斷啟動,強化肩部控制。 目的 提升 單側肩膀穩定控制力 ,預防因高頻率擊球產生的疲勞性傷害(如旋轉肌拉傷) 增進 橫向與旋轉平衡能力 ,模擬場上從低位防守轉換至高位進攻的移動場景 訓練 身體整合性 (從地面至頭頂的動作力量傳遞) 訓練動作 起始姿勢: 仰躺,右手持壺鈴直舉,右膝彎曲、左腿伸直,左手平放斜前方作為支撐準備。 Step1.肘撐起: 利用核心力量將身體旋轉至左手肘支撐地面。 Step2. 手撐起: 從肘撐撐起至左手掌撐地,保持右手始終朝天直舉。 Step3. 橋式抬臀: 抬高臀部形成橋式空間,準備將左腿穿越。 Step4. 腿後擺至跪姿: 將左腿往後擺至膝蓋著地,形成半跪姿,手離地。 Step5. 調整至穩定跪姿: 將身體轉正面向前,維持肩膀穩定。 Step6. 站起來: 從跪姿推動至完全站立,過程中肩手始終不動。 熊爬行(Bear Crawl) 優點 強化肩胛穩定與前鋸肌控制 : 熊爬行需穩定上肢支撐並持續交替動作,能激活前鋸肌、穩定肩胛骨,改善揮拍動作中的「拍面晃動」問題。 提升核心抗旋與抗側傾能力 : 動作過程中軀幹需維持平衡防止「晃動」,強化腹斜肌、腹橫肌等核心穩定肌群。 促進神經肌肉協調與動作節奏控制 : 四肢交叉前進可強化大腦與身體的連結,提升動作反應與協調性,對於羽球的反應與臨場轉向極有幫助。 目的 改善擊球時的肩穩定與動作控制 提升多方向位移中的身體整合與穩定 建立正確的肩-軀幹-髖連動性 訓練動作 起始姿勢 :雙手與肩同寬撐地,雙膝與髖同寬、微微懸空(距地約3–5公分),背部維持平直。 Step1. 對側手腳交替往前移動(例如右手+左腳),移動距離小而穩,避免大幅擺動或上下晃動。 進階變化: 橫向爬行(Lateral Bear Crawl) 斜向爬行(Diagonal Crawl) 定點停頓(每爬一步停2秒) 熊爬+肩觸碰(增加抗...

按摩球療法:簡單有效對抗上斜方肌筋膜炎帶來的緊繃感

圖片
  按摩球療法:簡單有效對抗上斜方肌筋膜炎帶來的緊繃感 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肩頸緊到像背著一塊石頭?工作一整天下來,不管是坐在辦公室,還是長時間滑手機、滑平板,肩膀硬到像石頭一樣,尤其是上斜方肌的位置,根本就是萬年痠痛區。很可能你正面臨的是 —— 上斜方肌筋膜炎。 不用擔心,今天大千教練就來分享一個簡單又有效的居家放鬆方法:按摩球療法。這不是什麼神秘技巧,而是透過簡單的小道具,搭配正確的動作,幫你紓緩肩頸痠痛、改善上斜方肌的緊繃,讓你從疼痛裡解脫出來。 什麼是上斜方肌筋膜炎? 上斜方肌是從後枕骨、頸椎一路延伸到肩膀外側的肌肉,主要負責肩膀上提、頭部穩定等功能。當這塊肌肉因為長期姿勢不良(像是聳肩、低頭),或過度使用(例如健身過度、拿重物),就容易出現發炎、緊繃甚至疼痛,這就是所謂的上斜方肌筋膜炎。 這類疼痛會有幾個特色: 肩頸僵硬痠痛,延伸到後腦勺 睡醒覺得肩膀更緊 久坐或緊張時加劇 而按摩球正是一種可以直接針對這類問題、有效釋放筋膜壓力的工具。 為什麼用按摩球? 按摩球就像是你隨身的小型運動按摩師。它能深入到肌肉深層,針對筋膜緊繃點做「自我釋放」,特別適合像上斜方肌這種容易積壓壓力的部位。 好處有哪些? 刺激血液循環,加速恢復 放鬆過度緊繃的肌群 降低慢性疼痛的風險 幫助身體回復張力,改善姿勢 如何使用按摩球放鬆上斜方肌? 這裡教你一個簡單動作,只需要一顆按摩球跟一面牆。 動作步驟如下:找到上斜方肌的位置(耳朵後方到肩膀外側之間) Step1.將按摩球放在牆面與肌肉間,靠牆站立 Step2. 身體輕輕左右滑動,尋找緊繃或痠點 Step3. 找到後,維持壓力約30秒至1分鐘 Step4. 感覺痠痠的、有點釋放感就對了 這個動作不只簡單,效果也非常明顯,尤其是下班後或運動完,做個幾分鐘就能明顯減輕肩頸緊繃。 其他小技巧 建議使用硬度中等的按摩球,太軟沒效果,太硬反而容易造成不適 每次放鬆不超過3分鐘,過猶不及 可搭配深呼吸,幫助身體進入放鬆狀態 按摩後記得補水,幫助代謝廢物 居家放鬆不再難:讓放鬆成為日常 「按摩球、上斜方肌筋膜炎、肩頸痠痛、居家放鬆、運動按摩」這些關鍵字,乍看好像都跟專業訓練才有關,但其實放鬆跟保養身體一樣,是每個人都應該懂的日常功課。 與其花大錢一直跑按摩店,不如學會用按摩球做運動按摩,不只省錢,還能自己掌握節奏,更懂得自己身體的狀態。 放鬆,...

如何預防慢性病,從飲食到生活習慣你都必須知道

圖片
  如何預防慢性病,從飲食到生活習慣你都必須知道 慢性病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主要健康問題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,都與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。想要有效預防慢性病,必須從飲食與生活習慣著手。這邊將詳細介紹預防慢性病的方法,幫助你養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。 一、慢性病的成因與風險因素 慢性病通常是由於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累積而成,常見因素: 不健康的飲食 :高鹽、高糖、高脂肪的飲食習慣會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。 缺乏運動 :長時間久坐、不運動會影響心血管健康,增加肥胖的機率。 壓力過大 :長期處於高壓狀態,會產生過量的皮質醇影響身體機能。 不良嗜好 :吸菸、喝酒會加速慢性病的發展。 睡眠不足 :長期睡眠品質不佳,會影響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。 二、慢性病飲食指南 平時的健康飲食是預防慢性病的關鍵之一,可以參考以下原則: 1.  均衡飲食 選擇多樣化、富含營養的食物,包括: 膳食纖維攝取 :葉菜、香菇、豆類、水果等,可幫助降低膽固醇並穩定血糖。 足量蛋白質 :選擇瘦肉、魚類、黃豆製品、蛋等,有助於維持肌肉健康。 Omega-3 的攝取 :有橄欖油、堅果、酪梨、魚油等,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 2.  控制糖分與鹽分攝取 減少超加工食品的頻率 ,如泡麵、香腸、洋芋片等,這些食物通常含有高鈉、高糖。 減少精緻糖.的攝取 ,可改喝水或無糖茶,在沒喝水習慣前可加入話梅、果乾增添風味。 使用天然調味料 ,如香草、檸檬汁取代調味料。 3.  攝取足夠的水分 每天飲用足夠的水,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與身體排毒,建議每日飲水量至少2000毫升。 三、慢性病預防的生活習慣 1.  保持規律運動 運動對於維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,建議 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 的中等強度運動,如快走、游泳、瑜伽等。 2.  避免久坐 長時間坐著不動會影響血液循環,建議 每隔30分鐘 起 身活動一下 ,或進行簡單的 伸展運動 。 3.  調整壓力管理 長期壓力會影響內分泌與免疫系統,建議透過冥想、深呼吸、運動等方式來紓解壓力。 4.  良好睡眠習慣 每天 保持7-9小時 的充足睡眠,並維持固定的作息,避免熬夜。 5.  遠離菸酒 吸菸會 損害肺部與心血管系統 ,過量飲酒則會影響肝臟及中樞神經,建議戒菸並適量飲酒。 四、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...

長跑後身體超疲勞?5個恢復黃金法則讓你迅速充電

圖片
  長跑後身體超疲勞?5個恢復黃金法則讓你迅速充電 跑完步後的疲勞是很多跑者的夢魘,隔天的 延遲性痠痛 ,常常痛到連行走都步步難行,看到樓梯先哀嚎起來,走的當下更是無比艱辛,長跑或是馬拉松都是長時間維持一定的運動模式,身體與腳一定會累積超多的疲勞,那怎麼讓跑完後還能正常維持生活呢?以下五個妙招讓你快速恢復到健步如飛。 跑完後要記得伸展及放鬆 長時間的運動讓肌肉過於疲勞、緊繃肌肉,在隔天會因為疲勞及過度運動的關係,肌纖維會收縮的比一般時候更短(更緊繃),在走路或是活動時就會每動一步都很痠痛,當下比完賽後或是長跑完後加以放鬆及伸展,能讓隔天的延遲性痠痛能更加舒緩,盡量還是維持2~3天持續做,效果更佳。 補 充足夠的營養 跑完之後身體一定會處於比較虛弱的狀態,多補充一些營養,能讓身體的恢復加速,包刮 高GI的澱粉 讓身體得到一定的能量,補充充分的 蛋白質 修復損傷的肌肉, 澱粉跟蛋白質的比例大約2~4:1 ,而運動後立即補充足夠的澱粉和蛋白質,肝醣恢復可以幫助下次的訓練品質更加穩定,故運動後的恢復,飲食佔了很重要的角色! 多去活動,並非不動 很多人會覺得長跑或是比賽完後,就是要不動才是真正休息,如果是受傷的話,那我覺得沒問題,但如果只是延遲性痠痛,那我建議你可以多去外面活動,但強度不要太高,游泳、跑步、散步……都是很好的選擇, 讓自己動起來反而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,快速的代謝掉長跑所產生的有害物質,更能讓肌肉得到恢復的空間。 良好的睡眠 真正的不動休息,就是睡眠,恢復就是讓疲勞的身體得到休息,身體在睡眠時會有荷爾蒙的釋放,讓生長激素修復損傷的肌肉,吃進去的營養也會在這時候合成新的肌肉組織,減少身體發炎的反應,如果睡眠不足會影響的不只精神狀態,更會影響身體的修復速度,不僅不會恢復,甚至還會流失,訓練上強度還可能會拉不起來。 冷熱交替(對比療法) 對比療法對於運動恢復的幫助蠻適用的,藉由冰水及熱水的溫度差,熱水能使血管擴張,冷水能使血管收縮減緩熱水的血管擴張, 促進血液循環變快 ,讓含氧血快速流經全身使恢復更快,不過還是要因應個人身體狀況,有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患者就不能使用。 恢復在長跑或是馬拉松裡面佔相當重要的位置,沒有好好的讓身體獲得足夠的休息恢復,訓練起來只會越來越沒力,強度就會開始吃不到,甚至被迫休息,訓練強度雖然重要,但恢復同等重要,沒有好的恢復,下次再做訓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