練胸想要有飽滿胸型?先搞懂胸肌上中下部的訓練差異
  練胸想要有飽滿胸型?先搞懂胸肌上中下部的訓練差異 練胸想有效果,不只是盲目重訓那麼簡單!想打造飽滿又立體的胸型,關鍵在於了解胸肌的結構與發力方向。胸肌可分為上胸、中胸、下胸三個部位,各有對應的訓練動作與角度差異。想讓練胸更有感、更精準,這篇文章帶你搞懂胸肌上中下部的訓練關鍵,一起練出完美胸型! 為什麼練胸練不出飽滿感?先從胸肌結構了解起       很多人一開始練胸就猛做伏地挺身或臥推,但練了好一陣子卻發現胸型不夠立體、看起來扁扁的,甚至沒什麼存在感。這問題通常不是你不夠努力,而是「練錯地方」!胸肌其實分成上胸、中胸、下胸三個區域,每個區域的發力方向和動作都不一樣。如果你只練某一塊,其他部位發展不均,胸型自然就不會飽滿。這段我們就先從胸肌的結構開始了解,幫你找到練胸卡關的原因! 胸大肌的基本結構與作用   胸大肌  是覆蓋在胸腔上最大的一塊肌肉,主要作用是幫助手臂做出推、夾、內收等動作。它從鎖骨、胸骨一路延伸到肋骨下方,再連接到上臂骨頭,是讓你能夠推槓、推牆、做伏地挺身的關鍵肌群。這塊肌肉雖然是一整片,但可以細分為三個主要發力區:上胸(靠近鎖骨)、中胸(乳頭水平)、下胸(靠近肋骨)。每個區域的發力角度不同,對訓練的回應也會不一樣。 上胸、中胸、下胸位置怎麼分?   我們的胸大肌其實是一整塊,但有不同方向的肌肉纖維。其中上方(上胸)接在鎖骨這邊,我們叫它鎖骨頭,大概是你衣領線以下這一塊;中間和下方接在胸口這條骨頭(胸骨)上,我們叫它胸骨頭,你可以想像從乳頭上緣到肋骨下緣這個區域。 這些名稱是肌肉的起點和連接位置的名稱,不是肌肉真的一塊塊分開喔。 胸大肌訓練上可以依照肌纖維走向,分為上胸(鎖骨頭)、中段(胸骨頭上部)、下胸(胸骨頭下部)。雖然胸肌是一整塊肌肉,但透過不同推舉角度與角度選擇,可以強調不同區域的發展。 為什麼只練中胸容易胸型扁平?   多數人練胸的第一個動作就是「平板臥推」或「平板伏地挺身」,這些動作主要集中在中胸發力。如果你長期只練這區,會造成上胸塌、下胸不明顯,導致整體胸型看起來平、無厚度,甚至像是「只有一塊板」。要讓胸肌練得立體、飽滿又有型,記得安排不同角度的訓練,把 上胸(例如上斜啞鈴推舉) 和 下胸(像是雙槓撐體) 也納入訓練菜單,才能打造出完整的胸部輪廓。 上胸怎麼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