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阻力訓練,你知道了多少?
關於阻力訓練,你知道了多少? 很多人都有聽過 阻力訓練,但 阻力訓練到底在做甚麼?實際應用在運動上又該如何執行呢? 今天Ronan教練要來跟大家分享阻力訓練相關專業知識,就讓我們趕快往下看吧! 阻力訓練是什麼? 阻力訓練 是提升肌肉能力與生理機能最常見的方式,隨著不同的訓練模式,除了可以增加 肌力、肌耐力、爆發力、協調性 等功能以外,阻力訓練還可以增加骨質密度、提升心肺、保護關節、穩定血糖、降低受傷機率等效益。 關於阻力訓練的肌肉收縮方式 阻力訓練有3個不同類型的肌肉收縮方式分別為: 1.向心收縮(Concentric) :肌肉在外力作用下被縮短的狀態。 例如:深蹲由低點往上站時,稱為向心階段。 2.離心收縮(Eccentric) :肌肉在外力作用下被拉長的狀態。 例如:深蹲由站姿往地面蹲時,稱為離心階段。 3.等長收縮(Isometric) :肌肉處在沒有被拉長或縮短的狀態。 例如:深蹲下至大腿與地面平行的位置停留,稱為等長收縮階段。 阻力訓練操作速度 在規劃課表前,先了解自己的需求,在安排課表才是最恰當的方法。 爆發力(Power) = 力(Force) x 速度(Velocity) 肌力、爆發力,在不同目標上會影響整個訓練架構。 健美運動員與舉重選手 ,在訓練架構及編排上會截然不同,健美式訓練會非常要求身體的刺激、感受、代謝壓力、肌肉充血感等,所以 執行速度上會 放慢 讓肌肉承載更多張力。 爆發力運動員 則需在速度與力量上反覆刺激,從肌力協調到力量傳導,透過反覆練習找尋及適應發力結構及軌跡,在 操作反應上會要求 加速 。 綜合上述,不論追求肌力或者爆發力,在訓練動作及體態架構上都需要經過專業評估,才能讓動作在好的情況下刺激,以減少更多代償或傷害的累積產生。 爆發力、肌力、肌耐力所對應的RM(Repetition Maximum)值 1-5 RM 著重在 「爆發力」 訓練,對於提升最大力量的效果最好。 常見於舉重及健力選手,操作風險高,需要一定經驗或是專業引導。 6-12 RM 著重在 「肌肥大」 訓練,重量負荷大,也是大多數朋友們訓練的目標,常見於健美選手,操作風險偏高,會需要好的肌肉神經連結,來提升大重量對肌肉的破壞。 12RM以上 著重在 「肌耐力」 訓練,對於肌肉的刺激強度較低,主要目的肌肉塑形及提高肌肉神經連結、還可以加入低強度爆發訓練。 強度